2014/3/7

把倉庫變成圖書館╱李枝桃

「三年級的學長畢業前有做階梯、休閒椅,現在換我們變成學長了,我們也想做大件的東西。」孩子們來跟我要求。


「好吧!既然你們想做大件的,這一定是有史以來超大件,就怕你們做不了。」孩子們聽到我說的話,眼睛睜得好大、好亮,一副「我現在要出征」的模樣。

●把不可能變可能

「校長媽媽,你不要瞧不起我們。我們畢業前,一定做給你看。」他們慎重、堅決地許下承諾。

我帶他們到行政大樓一樓、掛著圖書室招牌的教室,他們都說這是倉庫、置物間,根本不是圖書室,孩子的談論讓我感慨萬分。

我到宏仁當校長後,期許自己當一名具有人文素養的校長,更期許自己要將藝術、人文的種子撒在校園,因此生活教育及各項活動幾乎都圍繞著這樣的主張,卻因圖書室而有著深深的挫敗感。

學校的圖書室位處行政大樓的入口處,面對綠油油的草地,配上紅土跑道的四百公尺大操場,原是絕佳的位置,但圖書室內卻像個雜物間。

雜亂無章的老舊鐵製書架、無用的辦公鐵櫃、存放多年的段考考卷……因為雜亂,見不到師生在裡面閱讀,圖書室成了學校的陰暗角落。

「學生不會去裡面借書,為什麼要花錢整理?」當我提出要整理圖書室時,有老師如此提醒我。「恐怕要花很長的時間,而且學校也沒有經費。」也有老師提出實際的困難。

我認為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場所是學校的責任,告訴老師們:「要省錢,可以師生一同參與打造,這樣更有意義!」

我特地找了一名學建築的學弟,請他幫我設計:「設計的重點是可以讓我們木工的孩子做得來的,而且不能花太多錢。」學弟說這是他遇過最難的設計案。

「學姊,三十萬已是最少的了。」我搖搖頭,告訴學弟,必須少一個零。學弟把圖交給我,祝福我在離開宏仁前可以完成。他認為這是天方夜譚。

「寶貝,能把倉庫變成圖書室,你們就能在宏中的歷史上留名了。要不要試試?」孩子們想了想,最後都用力點了頭。於是,我們決定由老師利用課餘時間或班會剩餘時間,帶領學生整理雜物,讓書架歸定位,有了雛形,再由三年級技藝職群選修木工的孩子們負責釘製木板,強化鐵製書架兩側,並製作閱讀桌。

「校長,你堅持要用柚木原木,那很貴……」金豐說要指導學生製作不成問題,真正的問題還是在金錢。

●你的名字叫寶貝

我想到去年到埔里國小演講時,有名家長詢問我親子問題的解決方法,我花費近一個月的時間,協助他們改善了親子關係。當時他提過自己是做木家具及各項木器品,於是我打了通電話給這位尤董事長,希望藉由大量購買可以比較便宜些。

「校長,那不可能,國中學生怎麼可能做得來?」「等我們做好後,一定請你來看看。」我要他先別笑,因為我絕對會讓他刮目相看。

「校長,你對學生很有信心喔!」「孩子值得我們等待。」我笑著與他相約見面的一天。

孩子們除了上選修課之外,還利用下課及午休時間到木工教室「加班」。「校長,圖書室裡有我們的汗水喔!」一個不愛讀書,但做木工卻一流的孩子,在鎖上書架螺絲釘後這麼對我說。我點點頭,告訴他:「這是你一輩子的驕傲喔!」

另一個孩子說:「校長,你說我們學校像大家庭,現在我們親手打造我們的家園耶!」大家聽了都笑了,這群學業成績不出色的孩子,帶著笑容的臉上,展現出難得的驕傲神情。

幾個月後,圖書室終於整治完成。我們知道它絕對比不上他校的華麗,但因為是師生親手打造的,所以它在我們心中風華絕代。

「來幫孩子們辦一個啟用典禮吧!」我開始尋訪社區資源,借用藝文作品配合展覽,有人捐助窗簾,也有人捐出雕刻、書法、繪畫等作品。我也一一邀請社區民意代表、學區小學校長、平面媒體及地方電視台記者,當然也邀請曾經質疑的尤董事長,「請給孩子鼓勵,對他們說一句:你們好棒喔!」大家都答應一定會來。

「校長媽媽,我們不會說啦!」當我提出要學生們當解說員,還要接受訪問,他們嚇壞了,說不敢。

「這是你們做的,只有你們懂。當然要由你們來說,不用怕,講錯了,也沒人聽得懂的。」我開起玩笑,希望給他們一些信心。

尤董事長原本帶著懷疑的心情來參加,但當他來到現場觸摸著書架及書桌,頻頻說:「怎麼可能?」我回他一句老話:「孩子有無限可能。」

我看著接受地方電視台訪問的阿力,平日站三七步,永遠不會挺直腰桿的他,此際卻站得直挺挺,還正經八百地說:「我很高興參與整理圖書室的工作……」

四周的賓客用驚訝的聲音和表情,誇讚著擔任解說員的孩子。剎那間,孩子個個都顯得自信、文質彬彬。他們變了,真的變了。

我看著、聽著,眼眶紅了,淚就這麼掉下來。

「各位,請坐下,我有一份禮物要送給這些孩子。」開始播放我為孩子們製作的簡報「我們的故事」。簡報中,有他們整理圖書室過程的相片,孩子們充滿驚喜。

當我念到:「在宏仁的大家庭中,你可以不知道我叫阿志、阿仁、阿勇,或是任何名字。只要你像校長一樣喊我一聲『寶貝』,或像老師一樣喊我一聲『孩子』,我都會欣然回答。但請不要叫我後段班學生,或是技藝班學生。請記住,我的名字叫『寶貝』!」

孩子們靜默,哽咽,而賓客中有人忍不住啜泣。

那天,大家都清楚,孩子們的名字就叫「寶貝」。


●摘自寶瓶文化出版《師道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