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3/15

故事行銷可不是吹牛比賽

【聯合報╱梁玉芳】 2014.03.14

被踢爆的鼎王神話,讓許多粉絲傷透心。即使大家吃麻辣鍋不是為了養生,不計較是否真有數十種中藥熬製;但文宣故事連環現出謊言原形,業者鐵了心騙到底,實犯「故事行銷」大忌。

想像力原來是這樣運用:麻辣鍋底其實是雞湯塊,幽靈中央廚房至今沒影兒;「塩選燒肉」則是憑空打造「斥資千萬元的製鹽工廠」,加入莫須有的法國松露;豆腐鍋文宣裡的「無老婆婆」查「無」此人,老闆苦心來回台日數年求秘方,也是神遊罷了。

台灣正火熱於追求文創、軟實力,故事行銷成為新顯學;彷彿若能為產品說個好故事,大概就能讓化腐朽為神奇。

甚至有專家宣稱,未來是「說故事產業」時代,舉凡創意文化、數位內容、設計、觀光到生活產業,都必須靠「賣故事」來賺錢。但鼎王的「故事」正是盲目追求故事行銷的借鏡。

財經雜誌號稱「故事是品牌的靈魂」;廣告專家提倡,說故事「容易讓消費者忘記你正在賣東西給他」。

消費者以為買的是一段傳奇、一則有著歷史紋路的商品,蘊涵著前人的情感與智慧,在心中自動為商品加值,甘心付出更多。坊間「如何成為說故事行銷達人」之類課程,比比皆是。

所以,某名貴保養品品牌故事,是該產品來自科學家烈火灼身之痛,為了自療,找到深海海藻,歷經十二年數千次實驗,終於開發出乳霜,治好了疤痕,也成為貴婦梳妝檯上的必備珍品。

不論是咖啡品牌上的綠色女妖、巧克力包裝上的騎馬裸女,都有故事,為品牌增添傳奇或話資;為消費者回溯故事,是娛樂、也是說服過程。

但是,最重要的是,故事的魅力在於真實與誠意。來自莫拉克災區的「回家李」,能贏得消費者支持,是因它以照片、農民故事,訴說著災後路斷、沒有行口願上山收購李子處境,網路平台「上下游市集」以公平價格向農友契作,做成果乾、果醋、酒等產品,並命名為「回家李」,希望透過回家故事,能「讓農人安心回家裡,照顧健康果實」。

說故事,是與消費者博感情。故事行銷當然要為產品加分,不是在於無中生有,而是發展產品原本就具有的好故事,值得讓人渴望與回想,如此說故事才能創造價值與價格。

 請記得:故事行銷,不是吹牛大賽。請拿「真實」來說服我們的感情與挑剔的品味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