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2/25

2014 UBA鬥毆禁賽事件

規則明訂 理當嚴處

 【聯合報╱李政達/科大體育講師(台南市)】

大專籃球聯賽(UBA)賽程,台師大與義守大學兩隊發生鬥毆事件,被大會沒收比賽及處以禁賽重罰。孰是孰非已不是重點,兩隊中均有球員「出手」卻是事實。許多人覺得,剝奪球員展現身手的舞台,禁賽罰則未免過重。個人認為,既然「遊戲規則」已有明訂,就該嚴格執行!

籃球比賽中,身體接觸頻繁,什麼動作可以做,對這些自小打球的球員而言,心中皆應要有一把尺。如為求勝利不擇手段,打球風格變得極盡挑釁且毛手毛腳,或許短暫得利,然一旦養成習慣,不僅無助於己,且難成大器,更令人厭惡。與之對壘的球員,若也隨之起舞,不但置球隊於「奧步」陷阱中,教練下達指令無法貫徹執行。也使得合作無間的環節容易出現漏洞,自然就處於劣勢。

因此,球員明知對手想惹毛你,但要有不受影響,按自己節奏打球的修養,這樣才能讓球技更臻成熟。想要在競技場立足,若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不可能成為頂尖高手。

此外,球場上較勁時當局者迷,教練若聞到一絲火藥味,就該適時暫停,出言制止並安撫情緒,控制場面。等到一發不可收拾,為時已晚。

國際賽場上,南韓球員拉衣扯褲、故意跌倒……惺惺作態的行徑,無不讓人恨得咬牙切齒。但籃球最高殿堂NBA競技中,有哪一位球星是僅藉著這類粗鄙的小動作,就能揚名立萬的?

參加UBA賽事的年輕球員們,將來都極有可能成為體育教師或基層教練,如果連最基本的比賽規則都不懂得遵守,遭遇狀況時動不動就以暴力相向,未來又如何教導基層小球員?台灣籃球運動還有前途可言?

【2014/02/23 聯合報】



夢想舞台 再給機會

【聯合報╱陶以哲/高中教師(新北市)】 2014.02.23 03:43 am

大專籃球聯賽(UBA)義守與台師大球員場上衝突,大專院校體育總會開會,兩隊禁賽一年後年降為甲二級出賽。

這樣的判決,筆者不認同,原因有三:第一,有少數鬥毆事實,但比例過低,絕大部分的球員都是勸架,也就是說,兩支球隊超過十五名以上的隊職員,但只有兩隊各自不到六分之一的球員是真正參與了肢體衝突事件。雖然明文規定球隊集體(同隊二人以上)鬥毆事件必須重懲,但今天UBA是一個教育賽事,每位大學生都只有四年大專打球比賽時間,若因少數犧牲了多數的權益,這其實對未涉入球員參賽權益與未來運動發展,以至於整個學校的名譽,都是莫大的傷害。

第二,教練專業分寸拿捏得宜。事發當下,電視畫面與聲音不斷聽到台師大陳子威教練第一時間大聲喊著:不要這樣,不要這樣!並看到他進入球場阻止球員衝突行為。證明教練平息球員糾紛的積極作為。另外,義守大學謝玉娟教練透過鏡頭展現出的教練專業悍度,訓斥球員的畫面,在在顯示平時治軍嚴謹。最重要的是,教練心平氣和的接受大會判決,尊重態度值得肯定。大專運動教練的辛苦,若因年輕球員一時衝動化為烏有,相當可惜。

第三,裁判當下未能注意細節,影響球員情緒。雖然裁判都是一時之選,但比賽都是魔鬼藏在細節裡。身為比賽的秩序主事者,裁判應該在這次事件負上相當責任,審判委員會不該護短,或為樹立權威,應也要將裁判效能納入球員衝突事件判決考量。

籃球運動本身就是一個因肢體接觸頻繁,容易有情緒與衝突的團隊運動。教育終究是希望給學生多些機會,並持續提供夢想實現舞台,不是嗎?如果可以,大專體總應還是針對相關比賽規定做出更適切性修正,以對未來的賽事球隊球員做出合理保障。

【2014/02/23 聯合報】



鬥毆判決 刻骨銘心的教材

【聯合報╱簡麗賢/高中教師(台北市)】 2014.02.24 03:07 am

開學第二天,我帶學生到台北體育館上校外教學,主題是「高中籃球聯賽帶給我什麼?」學生的週記回響中不約而同表達是一堂不一樣的課,因為現場欣賞球賽,可以清楚看到球場上球員、教練、裁判及記錄台的一動一靜,也可以看到球員的互動,觀察較細膩或隱密的動作,還可看到裁判處理偶發事件的方式。更重要的是體認團隊合作絕對是球隊的勝利方程式,球場上強調的是團隊榮譽,個人的單打獨鬥絕對無法成就團隊,個人的一時衝動卻擊毀了多人的夢想,傷害了球迷的心,破壞了籃球憧憬。

球場是球員選手的舞台,更是球迷很好的教室,球場上的情緒管理、危機管理、教育理念,幾乎顯露無遺。

誠如聯合報的評論,有膽揮拳,就要承擔被禁賽的懲罰。誠哉斯言,學生的競賽活動,其本質就是教育,包含反思、情緒管理、溝通與合作、尊重與包容的學習。

大專籃球聯賽台灣師大與義守大學的衝突事件,最終判決的結果確實很沉重,對兩隊的球員影響頗鉅。這次的衝突事件和判決結果確實是一項運動場上刻骨銘心之教材,儘管是沉重的案例,卻是一項台灣球員與球迷淪肌浹髓的記憶與教誨。

多年前大專籃球聯賽,一位輔大球員以挑釁動作引發衝突的一幕,至今仍烙印在球迷的心版。尤其是兩隊球員的衝突也成為日後媒體再度提起的難堪往事。坦白說,幾次在高中籃球聯賽球場上看到現已為助理教練的這位球員時,我的腦海馬上浮現多年前他遭判技術犯規的動作。我想,也許他已將慘痛的不當情緒管理經驗告訴學生,提醒學生千萬要注意一言一行和運動精神。果真如此,就能闡揚球場上反思或感化的教育本質。

站在教育工作者及籃球迷的立場,疼惜台灣師大和義守大學的球員,但也肯定與尊重判決結果。台灣的籃球路要走得遠走得好,確實不能鄉愿,也不能自私與護短。期待兩所大學的教練和球員不要灰心氣餒,這一堂沉重的課程意義非凡,請繼續努力。同時,也期待超級籃球聯賽的球隊,能接納仍在學習與成長的球員,讓揮拳的人有接受感化與進步的機會,相信這是教育的真諦。

【2014/02/24 聯合報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